媒体报道,日本有色金属巨头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发布公告,承认旗下子公司三菱电线工业和三菱伸铜存在产品数据篡改的造假行为。
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高管鞠躬道歉(资料图片)
具体情况是,三菱电线工业位于和歌山县的工厂,在2015年4月至2017年9月间生产的橡胶密封圈被发现篡改数据,数量达到约2.7亿个,涉及229家客户。三菱伸铜若松制作所涉事铜制品达879吨。
最新报道显示,采购三菱不合格产品的公司覆盖全球,多达274家。涉及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机械装备和电子设备等多个行业。有点儿讽刺的是,问题产品还被用在了日本自卫队的飞机和舰船上,其中主要为飞机、舰船发动机油压装置的橡胶密封制品。
这是继东芝公司虚报利润、高田公司安全气囊隐患、百年日企神户制钢深陷造假丑闻之后,又一家日本制造业摇摇欲坠。
东芝3代社长、8名董事因财务造假丑闻集体辞职(资料图片)
有媒体分析称,日本制造业企业大面积造假,有四点原因值得关注:一味强调成本控制,对质量安全放松警惕;未能很好解决熟练产业工人严重不足问题;日本企业官僚化之困仍待破解;日本企业家创业精神的丧失。
也有文章称,日本制造业之所以“集体跳水”,是因为为求达到经营目的,不择手段,归根结底,是日本企业“隐瞒文化”、“篡改文化”在蔓延。
相信,出于人所共知的原因,有人看到这些消息时是暗笑的。对此,不预置评。本文想说的是,站在制造业的角度,这些是悲哀的;站在自然规律的角度,其衰落,是理所当然的——行不义,必自毙。
高田公司总裁高田茂久(右),高级副总裁鞠躬道歉(资料图片)
更重要的是,我们从这些事件中获得了什么,是否反思——我们有没有造假,我们有没有不择手段。如果有,我们怎么办,是改,还是走他们的死路。
曾在某通信运营公司工作,每个月都会见到客户投诉说,这个月家里固话话费突然多了一百多。常听到的答复是,“是不是你家别人打的”、“市内通话没记录,打不了单据”……多数客户不会为了一二百元天天追究,又因这种话费增加不具有持续性,只“随机”出现,结果也就往往不了了之,以客户“认倒霉”结束。这种事见得多了,在里面工作的人慢慢就猜到些道理,甚至总结出了规律——“上面这个月收入指标没完成啊”。不过大家都心照不宣,谁也不提这事。有趣的是“闹乌龙”的时候。有次,某同事家里竟突然出现一百多元电话费——他享受单位福利,家里电话是“公免”,哪来的费用?大家笑着说——你这是“中奖”了。
这个例子,仅仅是众多国内企业违规行为中的一个。
日本神户制钢执行副总裁就造假问题鞠躬道歉(资料图片)
每个企业的崛起,除了本身的经营,还与环境有关。甚至某些时候,环境起了决定作用。你活下来、长大、长胖,未必是你生存能力强,而是你本就泡在油缸里。
中国好多好多企业,就是在这种油缸里泡大的。赶上个好市场,遇到个好时机,就成功了。
而成功的背后,却有很多的隐患。过度宣传,虚假宣传,浮夸,吹捧,质量不过关,遇到问题推诿……说一套做一套,是在给自己一次又一次挖坑,结果,就是自我埋葬。如果说日本东芝卖身、索尼亏损、三菱造假是“跌落神坛”,那你连神坛都未到达,为何即自我毁灭?
所以,实实在在说话,实实在在做事,是做好企业的根本。这是日本企业造假留给我们的警示。正如媒体报道所称,以造假手段维持企业虚假繁荣,最终必将付出沉重代价。